蒙古国消费水平 蒙古国:一心想独立 建国以后却尴尬不已
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少数民族蒙古族就设立了自治的政治行政区,其实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地方有三处,一是中国,还有蒙古国与俄罗斯。我国的区域自治制度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对蒙古族族人而言,是文化血脉的传承,更是对祖先的尊重与敬畏。内蒙的经济较其他两个区域要发达的多,还保留了传统的蒙古文,独立建国的蒙古却早已经抛弃了传统文字的使用,改用了俄文及西里尔字母等。

中国内蒙自治区的发展,也被蒙古国的许多蒙古人看在眼里,悔不当初。因为在上世纪,蒙古国可是非常自负地要求一定要独立。蒙古国的国人还是分骄傲地认为,蒙古国从来没有被汉族政权干涉过,反倒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统治过汉人,在他们眼里汉族是劣等民族。

其实在唐代,外蒙地区也曾归属于中国国土,在唐朝廷的管治下,外蒙设置了府州等基础管理组织。不过不到四十年,突厥就发起兵变重新夺回了蒙古的主权。元朝时蒙古与中原也曾同属一国,清朝时期外蒙再度回归中国版图。

蒙古国认为,民族独立开始于1911年,外蒙的高层领导人与沙俄暗中勾结,沙俄承诺帮助蒙古独立,中国陷入了蒙古的独立风波中。1913年,在沙俄的强制要求下,《中俄声明》上签上了袁世凯北洋政权的名字。而中国与国际上的普遍观点认为,蒙古国的起点是在“公投”事件。

二战以后,美国英国等大国希望苏联可以早日加入到对抗日军的队伍中来,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承认了蒙古国独立,换来了苏联的加盟。“雅尔塔协定”被视作是蒙古独立的起源,之后美国把这一消息“通知”给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又惊又气,却也很无奈地承认了蒙古国的独立。
蒙古国本来应该是蒙古族的主权国家,但如同文章开篇提到的那样,现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非亚非欧,民族特色越来越不明显,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不过显然蒙古没有心情照顾这些文化发展了,因为经济上的漏洞实在是无法忽视。
对比内蒙地区发展的蒸蒸日上,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一言难尽,已经到二十一世纪了,支撑国民经济的产业竟然还是传统农牧业,工业发展相当滞后。除了经济与文化,在环境方面蒙古国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漏洞,国土面积近一半都出现了荒漠化,而这个情况正在恶化中。
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遭到大规模毁坏,这些情况都对畜牧业的建设造成了威胁。没有钱改善环境状况,环境条件又形成正反馈反作用于农业发展,经济越不景气就越没钱治理环境,蒙古似乎陷入了一个很可怕的循环之中。
而另一边的内蒙地区发展状况则刚好相反,除了经济建设情况要远超蒙古,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收效显著。在多个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落地以后,内蒙的环境质量有非常大的提升。由于有更好的环境加持,这里还成为了全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产品产出基地,也是中国北方的粮储之地。
除了传统畜牧业,这里也是中国跨世纪能源工业的战略重地。内蒙古的贵金属和化工等现代工业开始崛起,还依托地缘特点推出了多个特色产业,目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支持下,包括内蒙在内的多个地区的发展都能够更上一层楼。
同样拥有一个祖先的民族,却因为地处不同区域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这正是民族自治的优势所在,既保留了民族的风俗也尊重了民族的特色。这些已经对独立分子的命运做了最好的说明,想要傲娇地独立出去,只能是自掘坟墓。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